匯豐HSBC PRA 優先股贖回一事,之前自己寫左一半,不過懶懶地冇寫落去。好彩應承左風兄要寫,所以先有動力記錄清楚心得。
Above par 已過call day 或者接近call/mature day嘅債/ETD,其實買之前應該要計岩數。事源在下上個月嘅目標係初步完成我嘅第一個IB倉組合,為咗鍛鍊自己嘅決斷力,急於求成下買入左HSBC PRA 優先股作為組合其中一員。而最近風兄同Kano都有寫到因為美國長期低息政策,公司未必會選擇provide咁大息差,而會收回高息債,出新嘅低息債。
今日(上星期)收到消息,HSBC PRA即將贖回。喺above par價位下買入嘅我,都唔知自己收過一次息未。其實係無論債券或優先股,即使係above par ,都可以計算,喺call day前總共會收到幾多息。如果中間差價係可以補回,咁喺call day之後收回都可以break even嘅。但我買入前偏偏冇咁做。
其實風兄著作當年已經有提過Above par贖回一事,剛好又是匯豐,所以其實又未算話真係十分意外。分配資金時除左考慮會唔會執笠之外,仲會睇下價錢。當時已經幾抗拒above par,相對會放細份啲。
中學時神父有教過:孝有三,大孝尊親,其次不辱,其下能養。其實呢個Hierachy都可以用到喺學習投資上,最好係做到,了解公司基本面(要時間、知識、經驗),做唔到嘅,其次要計岩數(內含價值、溢價、安全邊際)(which is 今次其實我係有能力做到,但我都冇做,所以係抵死嘅),再做唔到,其下:資產分配,分散風險。而我今次做得岩嘅地方,就係分散風險。今次嘅經驗亦都正好係一個例子,喺知識同經驗不足嘅情況下,的確係可以分散風險嘅。
蒙格佢係完全唔同意應該分散風險嘅,佢覺得只要你知自己買實岩嘅野,點解唔買多啲。老實講,我真係唔敢講話知道自己買緊乜野。非全職投資者,分散投資,降低風險,好重要。
講翻我呢筆。如果比我再喺嗰個時間再做多次決定,會唔會買HSBC PRA,答案係好可能都會。因為目前一個大家都面對緊嘅困難係:好似揾唔到明顯比較優秀嘅alternative。好似我今次咁,其實買得唔多,我投入喺HSBC PRA嘅資金只係我成個倉總成本嘅約2%,而我今次嘅損失亦只係幾百蚊港紙,所以呢個教訓係值得俾嘅。但一樣還一樣,冇計足數,計岩數,呢個係我自己嘅不足。有能力可以做好嘅野又唔去做,無形中增加左自己嘅風險,呢一點要好好檢討。
Kano提起,有別於以前低息口低通脹,或者高息口高通脹,而家係玩低息口高通脹(原理我知知地但都未解到,可以揾日再温多次書),starman當年嗰套債reits配槓杆,遇上低息時代重臨,都未必可以照單全抄。以我功力,又未自創到適合呢個時代嘅策略,但我信in the long run經濟係會向上的,所以繼續儲資產,只係會唔會加大風險來加大回報,以捉緊可能的經濟復甦(又或者遇上黑天鵝,畢竟呢一年嘅股災反彈得太快,夠竟算唔算一個週期嘅recession?),就係下一樣我要好好考慮嘅問題了⋯⋯⋯⋯⋯⋯
(p.s.又係一落筆就停唔到手)
寫得很好呢,實戰是最好的學習,不用當是投資錯誤,是學習過程。
回覆刪除多謝風兄鼓勵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