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

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

閱讀與不為

        這兩天終於花時間看了鴻觀的第156期-鍛鍊大腦思維肌肉。這是從AC兄的Blog看到的最近一篇文章得知(深度閱讀-「聽過你會忘記,看過你會記得,做過你才真正明白」)。他的文章中有筆錄影片的精華,可以去看看。自己十分熱衷於閱讀,是以立馬在Google搜尋了一下鴻觀,並而存下待看。看後又見片中提及另一有關於閱讀的影片(鸿观 第130期 海量阅读方法论),於是又把其看完。看後有點心得想分享一下。

        先說一下我的看法。我普通話不算太好,就是那種能溝通,但一說到某些單字就會令內地和台灣朋友聽的很頭痛,很頭大。(反省中)但我看知識短片時,多數是會調1.5或以2倍速的。當然這歸功於字幕。當中有數個原因,一來是省時間,這很重要。有看過內地綜藝或劇集,也是倍速觀看。二來,倍速看,有一個好處,會更集中,個腦轉得更快。這只是個人感覺,因為一個人集中力有限,有時候講者未說到重點,但思緒飄走了,時常發生。倍速觀看時,分心情況反而減少了,可能是怕資訊走漏了。寧願在大腦處理不及資訊或者不理解時減速回頭看。我在上線上課程是也有如此的習慣。

        鴻觀我是從來沒有看過的,也沒有聽說過。看完影片的印象是正面的,一來對他所講的閱讀觀感十分認同,也同意他所說的觸類旁通。讀得快的方法是多讀,學得快的方法是多學。似是廢話,但大道至簡。第二觀感就是覺得講者宋鴻兵這人,知識量也太恐怖了吧。搜尋了一下,原來是《貨幣戰爭》的作者,那頓時覺得理所當然了。自己是沒有看過《貨幣戰爭》,但也記得推出當時所引起的話題性之高,大家都說起經濟背後的陰謀論,世界的另一面。所以說,歴史經濟是作者的老本行。儘管如此,當看到講者信手拈來,知識的淵博,對歴史的透徹了解,總覺得好像⋯⋯若然不讀破萬卷書,就難以真正分析世局。他在視頻裏確是把自己的世界認知框的架從粗到幼分享一次,要對一個知識領域有獨到的見解,就不得先對其有透徹的了解吧。看他分析經濟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和他的距離太遠了,狠不得此刻立刻放下手機去刨書。例如他說到一個商人不但要了解山峽之間有多少路線,還要在當主要路線受阻之時,立刻走哪一條路線能為他帶來多少的利潤變化。這樣一來,好像真的不把一切通曉就無法成就大事。
  
        大量閱讀確是學習之基礎。不過,如果因此立馬去看書,又或者想嘗一迎頭趕上,通讀世史,不一定有錯,但怕會捉錯用神。要先明白一點,即使一個人願意傾囊相授,但他亦只能按照他的經驗去分享。宋鴻兵分享的,是他如何構成他的知識架構,他分析世局時的根砥。但要注意兩點,一是他分析的是他找出來的路,可作參考,但未必人人最高效學習的方法都走同一條路。二是他本行是研究世界政治經濟,如果閣下目標一致,相信他介紹那幾本書也是必看的推薦了;但如果只是想投資理財,又需要對歷史世情知多少,或者是否要藉此猜度推斷世界日後動向?那就要自行判斷了。
        所以說:不做甚麼,比要做甚麼來得更重要。看主持學識淵博,見解獨到,琅琅上口,一個字,帥,想立碼仿效。但人的時間有限,做一件事所花的時間,就是另一件事的機會成本。如果我花時間學他,就等於少了時間學理財或其他事物,日後導向的結果也不同,要好好考量清楚。看艾爾文的頻道時他引用了巴菲特的名言故事(?),我找不回那短片,但卻在他網站找到相近的文章在你圈出最重要的5個之後,那20個目標就是你不計一切代價也要避開去做的事。無論如何,你都不能因為這些目標而分心,直到你完成那5個優先目標為止。 巴菲特自己也不是一個會單按經濟局勢下決定的價值投資者,分出資訊及雜訊,這就是個例子。知易行難,我自己也一直逼自己去內化這個觀念。我自己也是一個貪心又三心兩意的人,打字是用速成,後來聽說倉頡可以打更快,現在又練成了倉頡。但心裡又想轉用拼音,順便有助於普通話自學。語文也是,英文未有學好,又去學日文,又想學普通話添加本錢。想學投資理財,又想身體健壯,又想學寫程式。

        其中這是世代問題,對現在我這年紀的人來說,很普遍,對下世代來說只會更普遍。我是大概在去年明白到這點,那時候很常看Jordan B Peterson的短片和Mark Manson的文章。自從有互聯網的出現,我們能接觸事物的量比過往是幾何級數上升,選擇也自然多了。以前可能大多是子承父業或學校科目,總之工種限於你身邊能接觸的。現在,開箱拍片可以是一個職業,DIY紙皮cosply可以是一個channel,門檻比以前大大降低了。除多了選擇外,另一個問題是Fear of Missing Out。廣東話,三個字,怕執輸。網上看見每個網紅KOL都有一技之長,你想做下一個止凡,但做下一個達哥都好似幾吸引,做下一個kim kardashian好似都唔錯。乜都想做,最後?徐公子小說《神遊》嘅呢個比喻好,登頂嘅路有好多條,但要成功登頂,你只能走一條;但當你會當凌絕頂,亦自然可以看清上山的每一條路。人一生時間,有限。你要選擇專注做一件事,意味著你要放棄其他咁多樣選項嘅可能性。呢種放棄/犧牲係痛苦嘅,所以唔易做,亦好多人唔願意做。感性上,大腦只會望到「嘩,如果我行動去做XXX(某件事/目標),我咪同時做唔做同Elon Musk+G-Dragon+畫家+煮師+股神⋯⋯etc」; 但理性上,呢種痛苦係必須經歷,因為呢個係前行嘅唯一選擇。明白這種痛苦是無法避免,接納它,然後伴著它向你的目標走,不然只會原地踏步,停滯不前。 

        雖說若水三千,只取一瓢,但不是說一生只能做一件事,只是一個當下只能有一個目標。即使例如專心想做好一盤小生意,生產、銷售、運輸、廣告、資金等,要處理的事多如恆河沙數,總不能只做好生產就算一門成功生意吧,但是一個當下只能有一個目標。就如我現在去學踩板,下山練剎車,失敗了,教練問我,你上板時在想甚麼。我答他,眼望的方向,腳跟有否踩實,入彎pre-crave夠不夠深。他說,不要想幾件事,一次只集中改好一個地方。每個部分都諗,最後就會顧此失彼。一次只集中改好一個地方,練熟了那部分,再調整下一部分。目標可以訂得大,但行動之時一定要專注,不能被美好願景所分心。


        本想藉此歸納一下自己的閱讀方法及心得,但時間有限,留有緣再寫吧。 

(於2019年4月4日校訂修改)